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降低、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急诊危重患者经初步抢救、复苏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进行院内转运,虽然院内转运患者时间短暂,但转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均为急诊科必须通过转运完成包括B超、心电图、x线摄片、CT等诊断性检查或到专科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对照组255例中,男154例,女101例,平均年龄49.5岁;观察组287例中,男180例、女107例,平均年龄48.9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
2、方法
A、对照组由护士用平车护送,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体位,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氧气袋给氧,保持各管道通畅,转运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
B、观察组采取以下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强化风险意识、完善转运流程,提高应变能力、定期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培训,规范转运工作流程;重视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抢救的临床护理路径的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和水平。
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危重患者转运的可行性,由主管医生随同,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将转运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或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从法律的角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其有思想准备。
C、转运途中的护理
(1)转运时拉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舒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通畅、有效。(2)转运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监测生命体征情况。(3)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4)做好转运中护理记录,有助于判断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
3、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转运中患者死亡率及意外发生率。
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分析结果
1、两组转运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意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结果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人员面临的潜在伤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随着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安全,对护理管理者提出了挑战。
与患者及家属的充分沟通有利于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和专科医生同行,可及时发现和处理途中出现的意外。本观察组转运死亡率显着低于对照组。
总而言之,院内转运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实施风险管理是护理方式和思想意识的全面更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培养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警钟长鸣,时刻警惕。建立健全院内转运护理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优质服务,确保转送安全。